12 个必须懂得的理论:蝴蝶效应、煮蛙效应、鳄鱼法则、鲶鱼效应、羊群效应、刺蝟困境、手表定律、破窗理论、二八定律、木桶理论、马太效应、长尾效应,值得收藏。
2015 年 03 月 09 日吉野夫
1、蝴蝶效应(Butterfly effect):
上个世纪 70 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Edward Lorenz)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後就会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2、煮蛙效应(Boiling frog):
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於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煮蛙效应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於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3、鳄鱼法则(Alligator Principle):
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4、鲶鱼效应(Catfish Effect):
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後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鲶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何故呢?
原来鲶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後,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於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沙丁鱼为闪避牠而改变其一贯的惰性,不停游动,以求保命,终得以存活下来。
鲶鱼效应是指新加入的竞争者参与可以激励整个团队的士气,此方法用於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用以唤醒员工的危机意识从而促使他们改进自己的工作。
5、羊群效应/从众效应(Bandwagon effect):
带头羊往哪里走,後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6、刺蝟困境(Hedgehog’s dilemma):
由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提出,是用一个动物的寓言故事来类比人们在建立人际关系时的一个情境。
一群刺蝟在寒冷的天气时会想要靠近彼此来取暖,但当二只刺蝟碰在一起时,会被彼此的刺所刺伤,因此又得保持一定的距离。虽然双方都想保持一个亲近的关系,但又无法不刺伤对方。
叔本华及佛洛依德都有用此故事来描述他们对於人和他人建立人际关系的看法。尽管是出基於好意,但人和人的亲密关系常会伴随一些对彼此的伤害。
7、手表定律(Watch law or Segal’s law):
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手表定律在企业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者个人无所适从。
8、破窗理论(Broken windows theory):
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乾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後,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
9、二八定律(巴莱多定律/Pareto principle):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义大利的经济学家巴莱多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 20%,其余 80% 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社会约 80% 的财富集中在 20% 的人手里,而 80% 的人只拥有 20% 的社会财富。这种统计的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这就是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告诉我们,不要平均地分析、处理和看待问题,企业经营和管理中要抓住关键的少数;要找出那些能给企业带来 80% 利润、总量却仅占 20% 的关键客户,加强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领导人要对工作认真分类分析,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解决主要问题、抓主要项目上。
10、木桶理论(Cannikin Law):
又称短板理论,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麽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於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於最短的那一块木板。
「木桶理论」可以启发我们思考许多问题,比如企业团队精神建设的重要性。在一个团队里,决定这个团队战斗力强弱的不是那个能力最强、表现最好的人,而恰恰是那个能力最弱、表现最差的落後者。因为,最短的木板在对最长的木板起着限制和制约作用,决定了这个团队的战斗力,影响了这个团队的综合实力。也就是说,要想方设法让短板子达到长板子的高度或者让所有的板子维持 「足够高」的相等高度,才能完全发挥团队作用,充分体现团队精神。
11、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
马太效应:《圣经:马太福音》中有一句名言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 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财运只进富贵家,穷者益穷,富者益富! Why?– 知道吗?心态所致!
1968 年,美国科学史学者罗伯特 · 莫顿提出这个术语用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对於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同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个奖项几乎总是授予最资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个研究生完成的。」
莫顿考察了决定这样一个效应的社会心理条件和机制,并发现了多重发现的重复功能与杰出科学家的聚焦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杰出科学家会透过他们所发现的研究论述的重要价值,以及他们的自信心,而得到聚焦功能的强化。这种自信心一部分是固有的,一部分是在有创造性的科学环境中体验和交往的结果,还有一部分是後来社会确认了他们的社会地位的结果;这种自信鼓励科学家们去探寻有风险但重要的问题,鼓励他们强调自己的研究结果。
宏观社会意义上的马太效应原理,明显地表现在那些现在导致科学资源和天才集中化的社会选择过程之中。
12、长尾效应(Long tail)
萤幕快照 2015-03-09 下午10.20.53
长尾(The Long Tail)这一概念是由 “ 连线 ” 杂志主编克里斯 · 安德森(Chris Anderson)在 2004 年十月的 “长尾” 一文中最早提出,用来描述诸如亚马逊和 Netflix 之类网站的商业和经济模式。是指那些原来不受到重视的销量小但种类多的产品或服务由於总量巨大,累积起来的总收益超过主流产品的现象。
「长尾」的定义
「长尾」至今尚无正式定义,目前最接近的定义是:
「长尾实现的是许许多多小市场的总和等於,如果不是大於,一些大市场」– Jason Foster
「长尾就是当籍籍无名的变成无处不在的时候你可以得到的」– Eric Akawie
「长尾就是 80% 的过去不值得一卖的东西」– Greg
「长尾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以前被认为是边缘化的、地下的产品现在共同占据了一块市场份额,足以可与最畅销的热卖品匹敌」 – Bob Baker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